传统技艺
唐箭、郑拓、黄静、胡梅、王建兰
国家开放大学湖南分部
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”。湖湘大地盛产竹子,其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孕育了乡土气息浓郁的竹编艺术-----益阳小郁竹艺。小郁竹艺,作为益阳竹类加工中一种独特的传统技艺,形成于唐宋时期,至今有一千三百余年历史,也广泛现身于生产、生活之中,主要传统产品有竹家具、竹农具、竹用品等,明代初年即成为益阳主要行业,清中期开始出口欧美,1963年至今,有六十余人次小郁竹艺大师作为国家对外文化经济援助的使者去亚、非、拉美十几个国家去传授技艺。1993年至1999年,益阳市人民政府曾成功地举办四届国际竹文化节,2011年益阳小郁竹艺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。
纵是竹之禀性。竹子刚劲、直立向上。郁,是益阳方言,即折弯之意。益阳小郁竹器以直径5公分以下的麻竹为骨架、毛竹为部件,结合拼、嵌、榫合等传统技法,经过三十多道工序,借火修竹,围郁成器。
横为人之感性。火烤的是竹,手艺考的则是人之心性。传承人每一次“郁”,眼看手摸、不急不燥;每一次“围”,心手合一、快而不乱。“曲”有度;“直”有节。是,守初心、持恒心 ;非,俗所惑、欲所扰。心出是非外,迹辞荣辱中。